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凯发官网入口

  2021717日,《经济日报》就加快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专访我院我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全文如下:

  主持人:区域协同发展需要产业协同作为支撑,当前京津冀产业结构区位差异明显。您认为如何进一步优势互补,加快产业协同发展?

  赵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推进,必须进一步筑牢产业根基。

  十四五期间,要把打造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上升到战略高度。打造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选择,是支撑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客观要求,是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提升区域话语权和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尤为紧迫。未来,必须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作为重要支撑,把产业对接合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存量疏解和增量培育结合起来。加快打造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国家战略性产业布局需求,构建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完善创新链的双链互动格局。京津冀区域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应把服务国家战略摆在首要地位,瞄准国家战略性产业布局的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聚焦战略性产业前沿领域,加速培育硬核产业,跨区域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链互动格局。京津冀科技创新优势独特,生物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具备引领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基础,但部分产业上下游断层、高端制造配套不足、企业关联度不高。新形势下,京津冀要瞄准前沿领域,加强创新链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从京津冀区域来看,北京在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基础优势明显,新能源、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服务等领域集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主体和行业龙头;天津、河北传统产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绿色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京津冀未来要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突破,推动绿色产业高端集群建设,使之成为中国走出去服务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第二,聚焦重点区域,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京津冀产业全面转型升级。201712月京津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明确构建“2 4 n”产业合作格局。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建设加快,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n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未来,京津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应在建设“2 4 n”产业承接平台的基础上再聚焦,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力争尽快形成一批京津冀产业深度融合的核心承载平台和示范性区域,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

  一方面,立足区域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紧密结合京雄城际、石雄城际、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布局,统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级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高标准规划建设若干个高端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形成以交通链串起园区链、用园区链促进产业链的新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京津冀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领域,加快推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雄安新区大数据产业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引领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链条延伸、产业集聚和生态培育,打造一批专而精、精而强、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或基地。

  第三,将高端产业集群与现代化都市圈、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有机融合,实现产业服务与城市服务相匹配。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看,往往在由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的都市圈内部,依托其更为紧密的通勤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一体化,成为城市群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京津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要坚持产业发展与都市圈布局相结合,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空间融合。

  对于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超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把推进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与完善现代化都市圈功能体系、空间格局及治理城市病统筹协调起来。通过建设分散化、组团式、多中心的都市圈结构,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地铁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综合方式,引导与核心城市关联紧密的高端产业在都市圈重要节点区域发展布局,打造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新空间。

  对于邯郸、沧州、保定等其他城市,要在主动融入区域现代化都市圈、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同时,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融入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功能空间布局时,要按照组团式布局的思路,将产业资源布局与城市功能组团相结合,促进产业服务和城市服务有机融合,积极营造生态、绿色、人文、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不断增强这些城市对高端产业资源、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第四,以新阶段更高层次改革开放为动力,为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赋能。我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以来,天津、河北、北京相继获批自贸试验区,京津获批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区域协同发展特别是产业开放合作带来重要机遇。在京津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地自贸试验区和京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先行先试优势,探索突破性政策创新,破解协同发展面临的要素流动、政策衔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一是积极争取三地自贸区政策、京津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政策,向区域内具备条件的高科技园区、高端产业功能区、共建产业园区等推广复制,实现政策互联互通。

  二是深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在三地通关一体化基础上,联合申报京津冀自由贸易港,推进贸易体系共建共享。同时,要深化三地空铁联运等创新机制,以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为引领,构建双核心双辅助多节点三级机场梯队,为高端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一批重点先行先试区域,率先开展部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和跨区域审批改革试点,力争实现区域的事区域办,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增强对高端产业资源的吸引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