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下午,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承办的“北京城市有机更新问题与对策”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起教授、清华大学刘建国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刘现伟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张京成研究员等四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会议由城市所所长陆小成同志主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河北经贸大学以及我院传媒所、城市所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专题研讨会。
会议主持人陆小成同志首先介绍了本次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及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6月27日上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上指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打造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本次专题研讨会既是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会,也是中共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学习贯彻会。研讨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专家报告之后,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张京成研究员点评。第二阶段专家报告之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提问、互动和交流,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德起点评。会议最后由城市所副所长穆松林同志作会议总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王德起教授以“试论城市更新的三重逻辑”为题首先发言。王德起教授认为,城市更新的三重逻辑主要表现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思考。新型城镇化包括:人如何市民化、地怎样使用、钱从哪里来、空间如何布局、城市如何建设和管理、房如何调节等六大关键要素,这六大要素相互作用成为复杂的巨系统。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指导城市更新。王德起教授最后提出,由城市更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构成了中国城市有机更新演进的“辫式模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以“城市更新视域下北京生活垃圾分类与低碳处理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刘建国教授认为,城市有机更新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和要求。城市自我提升的持续过程,既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提升,更是城市的新陈代谢,要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要关注宜居、绿色、创新、智慧、人文、韧性等目标落地,关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弥补城市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解决城市经济、生活、生态与安全问题。体现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从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更注重城市治理体系的建设。加快北京城市有机更新,要重视生活垃圾处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分类处理系统,推动科学管理,定量综合优化,对标先进明确目标,避免“一刀切”。此外,要加大投入,加强监管,落实污染担责原则,加强可回收物的低碳化处理,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以人为本多管齐下,各尽其责助力减污降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现伟研究员以“北京城市更新中核心区南北不均衡的成因与对策建议”为题进行了发言。刘现伟研究员重点从区位要素、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民生等维度建立了北京核心区南北发展差距评价体系,分析了南北不均衡的主要表现、成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破解南北不均衡难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南部政治位势,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提升南部片区首都功能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南部保障中央政务服务功能,统筹空间利用、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文化建设、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以住房、子女教育、环境品质等为牵引,着力吸引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人员在南部安家置业。推进南部片区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新国门”文化名片,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拓展高品质文化空间,优化南部片区外事服务的软硬件环境,提升国际交往服务保障水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研究员以“城市更新需要创意思维”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张京成研究员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城市更新涉及空间、形象、经济、观念、生态等多个维度的更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创意产业的思维。城市的有机更新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发利用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升级和数字技术赋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优化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构建和谐宜居、活力四射的现代创意城市。
会议最后由城市所副所长穆松林副研究员作会议总结,认为本次会议为今后的北京城市更新研究提供了三个很好的启示,一是北京城市更新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支撑;二是在北京城市更新中要做到三个敬畏,即敬畏历史文化、敬畏区域公平发展、敬畏生态环境;三是要继续深入探索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北京城市更新路径。同时,期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携手推进北京城市有机更新取得新成效。
(城市问题研究所 供稿)